遊客眼中的婺源民俗博物馆!

2017-8-22 17:14
原作者: 程龙山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婺源民俗博物馆在江湾景区內,当然遊人如织。古韵浓厚,件件展品记录了婺源古人之沦桑艰难与荣耀富贵。吾访过婺源民俗博物馆,而这位遊客乃是作家,其撰文与照片可称上乘之作,今转发此文与君同欣赏!君不妨也一遊乎 ...

        婺源民俗博物馆在江湾景区內,当然遊人如织。古韵浓厚,件件展品记录了婺源古人之沦桑艰难与荣耀富贵。吾访过婺源民俗博物馆,而这位遊客乃是作家,其撰文与照片可称上乘之作,今转发此文与君同欣赏!君不妨也一遊乎!


有一种爱是守护

2017.07.28
当过二十几年小学语文教师,曾不止一次指导孩子去写“一个我敬佩的人"的命题作文。如换今日,我一定会把我认识的这位婺源民俗文化守护者一一程永红馆长,把他好好地推荐给孩子们,让孩子们去了解他和他的民俗博物馆,去理解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他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7月16日,随三清媚文二代采风至婺源江湾,第一次走进婺源民俗博物馆。
此民俗博物馆为婺源人程永红创建,几易其址,终在2016年国庆节加盟落户在了婺源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江湾景区。
婺源民俗博物馆以独特的视角,生动而典型地展现了婺源明清时期的工艺品及艺术品,具有浓郁的地方传统特色文化风范和艺术风格。馆中收藏绝大部分为婺源本土文化物品,精中选精,已拥有20多个品种,近万件藏品。以砖雕、木雕、石雕、明清家具、竹丝竹编工艺、刺绣、金银铜器等多个门类精品呈现,是一个时期婺源人雅兴情趣和意境追求的真实写照,更是徽州古文化的一个缩影,被当代文物专家誉为“江西民间第一馆"。冒着酷暑细细观赏博物馆的藏品,听着程永红馆长深情专业讲解,不仅为婺源民俗博物馆收藏丰富而震撼,更为程馆长的博学而折服。这里的一个个老物件都承载着婺源历史里的秘史佳话,承载着婺源这方水土最深厚本真的记忆。原国家文物局局长、人民日报副主编 、中华诗词协会会长孙轶青在参观婺源民俗博物馆后欣然挥毫:收藏集腋已成裘,古物千般件件优。意理精究详讲解,精通可入大家流。程永红说:“婺源徽州文化1200年的历史,堆积、陈列着婺源自古以来成千上万件珍贵文物,而我就是尊重、敬畏他们的守护人!”为了守护,他耗费半生心血,倾尽一生财力。上个世纪90年代,程永红协助朋友及家人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经营得当加之其专业水准,很快成了业内佼佼者,家中也有了不菲的经济收入。时值婺源旅游业开始萌芽,全国文物贩子纷纷涌进婺源,以低廉的价格从老百姓手中收走大量文物。程永红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便开始想方设法收集古文物。走街闯巷,登门寻访,吃“ 闭门羹",这也许是所有收集文物者常常为之,但他却为寻得文物花钱买路子。只要收藏者带着物品来找他,不管买不买他东西,都给来访者路费。所以,当地人都乐意把古物卖给他。而且,程永红出手又相对大方,这样一来,大家第一时间都找他,毕竟这物品还留在婺源,而且还得了高价。
这十五、六年下来,程永红始终坚守“是婺源本地的东西,婺源人用过的东西,必须留下来,留在婺源!"这一信念,把婺源这份文化集中起来,展示出来。正是这份浓浓的家乡情结,还有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望,他倾其所有,拼尽全力,终于有了如今规模的民俗博物馆。为了守护,他甘守清贫,负债度日。有人说他是婺源首富,可他每日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休闲便装。同窗好友诚邀他聚会相游,他一延再搁总不能成行。他觉着愧对亲人,愧对好友。更有甚,程永红至今还背负一百多万外债。他守着万件古物,富甲一方,却负债度日,谁能理解他这种生活方式?!程永红苦心经营,只为让婺源的子孙后代能传承这些来自血液的宝藏,也让每个来婺源旅游的人不但记住了婺源的"红(红鲤鱼)、白(雪梨)、黑(龙尾视)、绿(绿茶)",也能知晓婺源还有一个民俗博物馆。他的理想和情志,就是要陪伴它走到生命的尽头 。他说:“希望有朝一日,能把一个完整的博物馆托付给国家,捐出去!"朝夕奔忙,一日浮生。人生或许轻如鸿毛,但其价值却足以胜于泰山。程永红,用他最深情的守护,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再添美丽!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1934 回复0
上一篇:
汪溪上阆山遊记!发布时间:2017-08-21
下一篇:
浅谈婺源古代民间习俗!发布时间:2017-08-23
东方财富机构监控和散户监控指标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5-2 16:43 , Processed in 0.050525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