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红艳 雅室兰香

2011-3-12 13:36
原作者: 佚名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杜鹃红艳 雅室兰香 记婺源县诗词学会硕老洪秀华先生 青砖、黛瓦、古巷、石阶,还有门前那似熟悉而又生疏的竹杈、竹笐,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且年代久远的民房,随着地势的起伏静静地矗 ...

杜鹃红艳  雅室兰香
——记婺源县诗词学会硕老洪秀华先生
     青砖、黛瓦、古巷、石阶,还有门前那似熟悉而又生疏的竹杈、竹笐,仿佛一下子把我带回了童年时代。高高低低、错落有致且年代久远的民房,随着地势的起伏静静地矗立着,尽情地享受着春日暖阳带来的光芒和温馨。昨夜一场春雨,将古老的小东门洗涤得特别的安宁和静谧。当我缓缓地走上那长长的、用青石铺砌的、一尘不染的台阶时,一张鲜红的、飞舞着游龙的招牌迎面向我走来:华光书苑欢迎你!我知道,我今天的目的地到了。
    华光书苑的主人叫洪秀华,笔名五龙山人,是一位满脸福态、年逾花甲、精力充沛的老人。十七岁的时候,他因忍受不了大山深处日趋窘迫的生活折磨,毅然走出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那片土地,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归属。几十年来,他种过田,砍过柴;当过民办教师,做过木匠、桶匠;为了培养儿子上大学,还摆过地摊、挑过担;在成为供销社的正式职工后,先后干过营业员、保管员、统计员和出纳员、职工食堂和票证管理员、办公室文秘等工作。所有担负过的工作,都干得很出色,成为单位上的老先进。最后因国有企业体制改革,他从县供销社天源商场副经理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为了充分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促进和培养广大青少年的书法爱好和兴趣,将祖国的传统书法艺术发扬光大,他不畏艰难,勇于开拓,于一九九八年创办了我县第一家青少年书法培训班——华光青少儿书法讲习所,2001年正式更名为华光书苑。当时的婺源县诗词学会会长已故王润华先生,得知华光青少儿书法讲习所开办的消息后,很是高兴,欣然提笔赞美:“读书练字美人间,艺术精华世代传。君有才情桃李茂,花开硕果喜心田。”十几年来,洪秀华和他的华光书苑,已经先后为社会培养书坛新苗1500多人,其中,有1042人先后在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中分别荣获金银铜奖和优秀奖,有16名学生获得特等奖,有22名学生荣获《中华小书法家五百强》荣誉称号。在荣誉大典的排名榜上都分别跃居前100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在华光书苑举办的第二次少儿书法展览上,王润华先生再一次挥毫盛赞洪秀华老师:“辛勤浇灌老园丁,润育新苗笔墨情。桃李芬芳常上榜,飞州跨省亮晶莹。”
    在网络名人“沧桑寒梅”超级版主的陪同下,我参观了声名远播的华光书苑。窗明几净的四间大教室,因为上午没有学生上课而略显得些许空旷和冷清,但整整齐齐地摆放在课桌上的那一方方小砚台,却悄悄的告诉我这里的繁忙和喧闹;展示柜里那一本本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的学生留下的纪念册,很详尽地告诉我这里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已经存在的、与即将产生的壮丽和辉煌。而满墙的荣誉证书,满架的奖杯,以及那一沓沓、一叠叠信函、稿件、书籍,更说明这书苑的主人不但字写的珠圆玉润,个人的文学修养也是镶金嵌玉、淹通众流的。
     洪秀华老师,一九四六年出生于婺源县段莘乡官坑村。幼时受到过良好的五年义务教育,同时更受其祖父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会背诵《神童诗》、《子弟规》和《三字经》等蒙童课文,而当时“每日一临帖”也是他必须完成的课外功课。后来他还得到了我县原中华书法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婺源县书法协会主席、高级工艺师王润华先生的悉心指点,书法水平更是日渐精妙。无论是工作、生产劳动多么紧张辛苦,洪老师从不停止书法上的练习,几乎是天天练、月月练、时时练。“文革”时期,以写“毛主席语录”和出“宣传栏”、“批判栏”作为练字方法;在港口供销社工作十七年,有十二年的春节都是在单位上过的,人家在家团圆、喝酒、聊天或者打牌,洪老师却是利用这段难得的空余时间来临古人字帖帖和学习文化知识;虽然也曾遇到过困难和挫折,心里也曾迷茫过,但都被自己顽强的意志所征服了。就这样,洪老师凭着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和飘逸秀丽的书法水平,他走出了生产队、大队,走进了国营商店;走进了港口供销社,走进了县供销合作联社;最后,他从天源商场退休。他如今,不但是我县诗词学会的会员,而且还是婺源县书画家协会理事、江西省人文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研究院的高级书法师,世界教科文卫组织专家成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学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名誉会长。曾被评为中华少儿书画教育五百强、新世纪中国当代艺术英才、德艺双馨全国金奖艺术家、AAA级中国国际金奖艺术家和中国实力派书画家。作品和传略分别入编《中华翰墨艺术宝库》、《中华传世书画鉴赏》、《中华书画艺术博览全书》、《海内外中国书画艺术当代名家集》、《中国民族艺术年鉴》、《中华文艺经典》、《光辉历程——中国艺术30年史志》、《骄傲中国——华夏书画名家作品典藏》等多部大型典籍中。
     品过沁人心脾的五龙山茶,我们又来到洪秀华老师的书房,轻轻地推开书房的门,一股淡雅的兰香一下子窜到了我的鼻子里面,我的肺腑深处。原来,宽大的书房正中央,摆上了一张正方形的桌子,桌子上面摆着四盆颜色墨绿而长势蓬勃的兰花草,这浓郁的清香就是从这茂密的兰花草丛中散发出来的。在这四盆兰花草的中间,又别出心裁地摆上了一盆杜鹃,杜鹃的花开的正艳,正浓,用姹紫嫣红这个词语来形容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温馨浪漫的太阳光,又多情地从通往阳台的门内挤进来,从明亮的玻璃窗上映进来,照在红艳艳的杜鹃花上,照在碧油油的兰花草上,照在琳琅满目的诗词书画上,照在洪老师魁梧的身材和花白的头发上。我想,这灿烂的杜鹃花和芬芳的兰花草,不正是洪秀华老师默默耕耘、诲人不倦的精神和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事实的最好诠释吗?
    “吴山楚水万年长,翰墨人生百世香。矢志不移兴国粹,小东门外郁苍苍。”我沐浴着正午的阳光,从洪老师家中走出来,正好遇上学校中午放学的时间,我看到一个个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在大街上,或坐在父亲或母亲的自行车、摩托车上回家,不禁地想:他(她)们中间的某一个人,也许就是洪老师所教授众多孩子中的一员呢!

 
 
辛卯年仲春方跃明写于徽州婺源•静逸书斋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843 回复0
上一篇:
灵山故事发布时间:2011-03-13
下一篇:
杏林吟苑口碑传发布时间:2011-03-11
推荐资讯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5-2 10:39 , Processed in 0.036932 second(s), 36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