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吟苑口碑传

2011-3-11 09:12
原作者: 佚名 来自: 本站原创 收藏 邀请

杏林吟苑口碑传 记婺源县诗词学会元老郎革成先生 长隐仙乡染翠华,不同浊世混泥沙。清歌一曲行云遏,洒向诗山尽锦霞。在山清水秀的婺源县浙源乡沱口村,有一位清癯雅量、博古通今的老者,他不但能写出形象鲜明、意 ...

杏林吟苑口碑传
——记婺源县诗词学会元老郎革成先生
   “长隐仙乡染翠华,不同浊世混泥沙。清歌一曲行云遏,洒向诗山尽锦霞。”在山清水秀的婺源县浙源乡沱口村,有一位清癯雅量、博古通今的老者,他不但能写出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诗词、文章,而且精通岐黄之术,是远近闻名的杏林宿老,许多身患绝症的患者都经他妙手回春。同时,他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附近乡邻每逢有重大或喜庆之事,都希望能得到他的题咏。而诗词、中医界之风流雅士,也以能得到他的一副墨宝而引以为幸事。他,便是备受县内科学文艺界和乡人们尊重的耄耋老人——郎革成先生。
   郎革成先生于一九二八年五月出生于浙源乡沱口村一个中医世家,为新安郎氏医学世家之第四代传人。他从小就师承名家,受邑内名儒严格、正统的国学教育。十五岁时跟随他的父亲在浮梁、景德镇一带悬壶济世,开馆行医,间或温习医典国学。十七岁时撰“治病宜保脾胃之说”一文获得县内时贤的高度重视,得以加入县中医公会。二十岁时撰写“改进国医国药之我见”一文,发表于杭州《健康医报》。同年,有格律诗发表于上海《益世报》。青年时期,曾经受教于上海名医陈存仁先生,并蒙陈先生赠送书籍和诊疗心得。一九四九年以后加入县卫生协会,以医为业,也曾几度从事农桑。但后来仍以医术行走乡里,半为衣食谋,半为苍生苦。从医六十年来,有不少医学鸿篇巨著发表于国家、省、市、县级各类报纸、刊物上。其中部分文稿甚至被收入《杏林医选——江西省名老中医经验选编》、《中国教育大精典》、《中华名医高新诊疗通鉴》、《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等国家、省部级大型专业图书内。
   郎革成先生寄情于翰墨之间,前后也是六十年历史,可谓:“二十清华八十癯”。他对诗、词、联、文的创作兴趣和创作水平也不逊于医术论文的撰写。迄今为止,已经先后出版《问世初集》、《问世选集》、《和安堂联稿》、《无题唱和集》等个人专辑。他的诗、词、联作品于各地书刊多有发表,并在全国性大奖赛中屡屡获奖。他如今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西省诗词学会会员、上饶市诗词学会会员、景德镇市诗词学会会员、婺源县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虹井诗词》编委。他的作品及传略先后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华诗词学会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诗词艺术家大辞典》、《中华诗词文库•江西卷》、《华夏吟友》、《上饶诗词三百首》、《婺源县当代诗词联大观》等多种书典。
    我和郎老的认识,是缘于县诗词学会举办的一次集会。己丑年孟冬,受江西省社科院陈文华教授的邀请,县诗词学会的部分会员在晓起举办“己丑菊花雅集”,我有幸被作为新会员位列其中。在诸多参加雅集的会员里面就有郎老,他那天头戴鸭舌帽、身着中山装,外面披着一件薄棉袄。步履轻盈地和我们一起赏菊花,时不时还即兴吟哦几句。因为是第一次见面,我赶紧过去和郎老打招呼。郎老很高兴地说,好啊,你来了就好啊!我们诗会就缺少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啊!我连忙说,郎老,我不年轻了,我已经四十岁啦。谁知郎老很不以为然地说:年轻啊,年轻啊!我今年已经虚度八十二个春秋了。我都不觉得老,你老从何来啊?
    由于都是诗会的会员,逐渐的,我和郎老见面的次数就多了起来。每年几次不等的《虹井诗词》编稿会,郎老是逢会必到。他家住在浙源沱口,距离县城有30公里左右的路程,每来一次县城都要早早的到马路边去候车,不但要坐上差不多一个小时的班车,还要自己个人贴上车票钱。农村的班车,大家都清楚,超载是常有的事,有时没有位置坐还要站上二三十分钟,甚至一直站到县城。这对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啊!可是郎老的言语中却从不涉及,期期都准时参加。还有县里其他单位或者政府举办大型活动需要他参加时,郎老基本上都是随叫随来,且不计报酬。
   郎老作诗填词,不落他人之窠臼,也不故作高深。他的诗词,清新、平实、高绝、深沉。读他的作品,令人不禁抚掌叹服,击节赞赏。如他的《无题》:炫眼流光过隙阴,旧欢旧爱两难寻。清溪冷浸三更梦,弱柳轻牵万古心。伯乐晚逢甘伏枥,钟期既遇怕弹琴。唐贤一卷何曾破,不敢谈诗却好吟。此诗一出,步韵唱和者竟达六十多人,成为我县诗词界近来来难得一逢的文化盛况。郎老不但学识渊博,满腹经纶,而且才思敏捷,年老不让少年。有一次和他一起参加由县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江两岸”工程参观活动,路过朱子艺苑,朱子艺苑的老总听说是诗词学会会员来参观工程的,很是高兴,热情地给大家奉茶并请大家题字留念。为了不拂人家的好意,同时主办方也有这个意思,于是大家便即兴挥毫。因为是临时多出来的节目,大家题字的内容基本上是古人的名语或者圣人的语录。可轮到郎老题字的时候,他却是即席题咏。只见他一边笔走龙蛇,一边吟哦不绝,半支烟功夫,一首赞美龙尾砚的五言律诗就出来了:文房夸四宝,尤爱砚生光。雅质超金玉,清名著宋唐。堪为龙尾友,合伴麝脐香。容墨应无量,任君写万行。不但诗做得浅显、通俗,字也是写得如行云流水,峭拔秀丽。
   郎老诊病,不喜浮躁,不尚空谈。病人到其诊所来时,他先要让病人至少休息二十分钟以上,然后,才严格按照中医上的“望、闻、问、切”操作规范,来为病人诊治。在把脉、开方和司药期间,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旧友新朋来访,他是一概不予理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直到将药分剂包装完备,送到患者手中以后,才和来访者把手言欢,一一告罪。且言辞恳切,态度真诚,令人十分感动。前年冬,我爱人患上了“荨麻疹”,跑遍了县里的几家大医院,打针吃药还搽药膏,持续了将近一年,却一点效果也没有。钱花了四、五千元不说,我爱人也被烦得身心疲惫,痛苦不堪。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我打电话给郎老,问他有没有办法。谁知郎老一口应承下来,并安慰我说,这个病,不用怕,可以治愈的。只是时间上不能急,中医讲究的是调理,只要慢慢调养,并配以科学的治疗,假以时日,应该可以痊愈。果然,在郎老的悉心治疗下,前后不过四个来月的时间,开销不过几百块钱,我爱人的“荨麻疹”就彻底治愈了。后来,我也介绍过几个朋友给郎老,请他帮忙调理,结果他们都感到自己的身体比以往健壮了许多,而且花钱也不多。可见,郎老不但在医术上炉火纯青,经验老到;在医德上也是高风亮节,一尘不染的。
   如今的郎老,在事业上是很欣慰的。他的一个儿子已经传承了家学衣钵,且颇有建树,他的另一个孙子如今在某中医大学读书,将来也必会将上辈人悬壶济世的精神发扬光大的。本来他早就可以吟花斗鸟,颐享天年了。但每当有患者找上门的时候,郎老总是勤于奉献,乐于助人。按照他的话说:别人既然找上门了,就一定有其中的道理,为什么不去满足别人一点小小的心愿呢?何况,能帮助别人解除痛苦,对我来说也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问世贤文显俊哉!华章丽句映书台。篇篇似锦精心织,字字如玑妙手裁。橘井沉钩称绝手,文山迈步属奇才。风骚独领双馨驻,万里祥云婺北来。”这是我当年送给郎老的一首小诗,我们可爱可亲可敬的郎老,不正是这样一个德艺双馨的快乐老人吗?

辛卯年仲春书于徽州婺源•静逸书斋

打赏 支付宝打赏 微信打赏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移至上方按钮打赏作者

粉丝0 阅读978 回复0
上一篇:
杜鹃红艳 雅室兰香发布时间:2011-03-12
下一篇:
兰为侣伴竹为邻发布时间:2011-03-11
推荐资讯

微信二维码

扫一扫Get更多资讯

Powered by 最美乡村! © 婺源旅游 | ( 赣ICP备19013634号 )|网站地图| 赣公网安备 36113002000140号i> | 👀 | 👦 | 📄

GMT+8, 2025-5-2 10:40 , Processed in 0.037240 second(s), 36 queries .